作者: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5-05-28 09:24
□董川北
我和一位朋友在酒楼大厅吃饭。邻座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约莫四岁的小男孩,菜已经上来了,但孩子闹着要看动画片,甚至把面前的鸡蛋羹一推,威胁妈妈说:“不给手机就不吃饭!”妈妈苦口婆心劝了十分钟,孩子不为所动,最终妈妈妥协了。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,脸上倒映着一片蓝光,妈妈一勺一勺将鸡蛋羹喂到他嘴边,孩子慢吞吞咀嚼着,机械得好似木偶。
这一幕引得朋友连连摇头叹息。朋友生于上世纪50年代,经历过那段食品短缺的困难时期。他低声问我:“现在的孩子,好好吃个饭就这么难?”我尴尬一笑,坦言我儿子偶尔也会耍性子,不爱惜粮食。
“那你得好好管孩子,孩子那么小,错都在大人。”朋友有些激动,接着说了一句让我感动的话,“好好吃饭,是对自己的珍视,也是对粮食的敬畏。粮食来之不易,要听得见每一粒香喷喷的米饭落进胃里的声音。”